网上有关“《悦读论语》之辩析“大德不逾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悦读论语》之辩析“大德不逾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25篇。
《子张第十九篇》 第11篇: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李里先生注解——“大德”即大节,“小德”即小节,“逾”即超越,“闲”指木栏,这里指“界限”。
李里先生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要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这就像装修房子,首先是把房屋建好,才谈得上装修。房子都没建好,装修就免谈。同理,做人要先在大节上用功,再在小节上精益求精。后人有钻这句话空子的,往往不拘小节时就以这句话来搪塞。但子夏这句话是说给初学者听的,当我们深入学习之后就说应该以此话来作为精益求精的勉励,而不是给自己找原谅自己的理由。还有一种讲法说是大德之人不会超越规矩,只有小德之人才会在规矩间进进出出。
南怀瑾先生注解——“闲”就是范围,上古的时候没有房门,晚上睡觉,门用木架子挡着就是了。子夏主张大德、大原则不要超出范围,不可以轻易变更,小的毛病大家都有,不要过分责备。人能做到这样也就很好了。
钱穆先生对此有更深入的注解——或曰:论人与自处不同。论人当观其大节,大节苟可取,小差自可略。若自处则大节固不可以逾闲,小德亦岂可以出入乎?小德出入,终累大德。或曰:小德出入,如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是也。”然则所以有出入,正以成其不逾闲之大德。
钱穆先生译文——子夏说:“人的德行,大处不可逾越界限,小处有一些出入是可以的。”
钱先生分为“论人与自处”两种情况。
我的理解应分为“对人和对自己”,这则论语显然是对人。
孔子讲:宽则得众,老话说:宽以待人,就好像我们看待周围每个人,也要从大处看,从人品道德上看,有原则不越界,有些小节、小毛病,也不要求全责备。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写作思路:开头给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成大事者”即取得大成就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性:不拘小节。然后可以通过列举名人事例的方式进行证明自己的结论。
正文:
“成大事者”即取得大成就的成功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叱咤风云,功成名就,“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往今来,纵观古今中外此类人的成长过程及其成功之后的种种修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拘小节。
人若想成大事,必得将精力集中于他的领域,正所谓心无旁骛。著名学者金岳霖,平日里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生活一团糟,竟然会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但金老的学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贯中西,通古今,全世界又有几人能及。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若金老今天花几小时在着装上,明天花几小时在打扮上,他还有多少精力致力于对学问的追求。而金老的不修边幅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他的肯定,我们看重的是他的才,而非他的貌。都说“一美遮百丑”,更何况这美是大美,此等形象不够好之小“丑”在这大美之前,是不足挂齿的。
科学研究表明,成大事者占整个人群比例的3%,普通人占了余下的绝大多数。如果非得让极少数的精英拘于社会公平,勒令他们腾出精力去干诸如扫大街之类的小事(我说这话,绝没有不尊重环卫工人的意思),这不仅是对优秀人才的摧残,更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有人根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得出“成大事者也拘小节”的结论,太荒谬了!“扫一屋”与“小节”在概念上存在本质区别,“扫一屋”属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自然影响人们成就大业,但小节不是细节。拘于小节只会浪费时间精力,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不拘小节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精神素质。智者在思考问题时,会适当放弃较小利益,然后选择较大利益,取舍之间,“舍”与“得”拎得很清,因此,无论何时,成功者都能全身而进,亦能全身而退。
在热带丛林中存在一条生存法则:被毒蛇咬伤四肢的人,只有5-10分钟的时间救治,倘若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得不到救命血清,被咬的人就只有一个选择——砍断被咬伤的肢体。壮士断腕,这里面更深的,其实是一种理智,因为,稍存侥幸的人都死在蛇毒之下。不拘于自己的一条腿或胳膊,保住自己的命,以期今后取得更大成就,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就是成大事者的优秀素质。
成大事者,必要有一颗宽广的心,若对生活小事斤斤计较,是断难成大事的。韩信忍气吞声,承受耻辱,从小混混的胯下钻过,只因为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屈,不拘小节。也正因为他留得了“青山”,才名传青史,光耀千秋啊。马加爵就不同了,他拘泥于同学对他的冷漠,致他人的生命不顾,致自己的生命不顾,因小失大,终致身败名裂,为社会所唾弃。
我在那里想:韩信胯下之辱不比马加爵受的耻辱小吧,人家韩信怎么就没有趁月高夜深时用一把榔头砸死那些敢当众侮辱他的小混混呢?保全了小节,失却了身家之大性命,又何来成大事的机会呀!
“文似看山,不喜平”,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写的文章如果存在很多琐屑的事,再丰富的内容也就不美了,好的文章在于抓住最有意义的部分。再说句题外的话——好的文章如此,好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断不断,反为其乱”。所以,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
关于“《悦读论语》之辩析“大德不逾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对井当歌]投稿,不代表唯乐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qwld.cn/weile/74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唯乐迪的签约作者“对井当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悦读论语》之辩析“大德不逾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悦读论语》之辩析“大德不逾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悦读论语》之辩析“大德不逾闲”》内容很有帮助